[访客]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
登录 刷新
图书馆主页 检索 浏览 书评 统计信息
书目信息
题名与责任说明
諷建築 / 蔡清徽著
责任者蔡清徽
出版发行新北市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5.02
载体形态194 页 : 彩色照片 ; 15cm
主题分析台湾传记
自我实现
人物介绍
建筑
设计
作品
分类号中图法分类号: I055
标识和获得方式ISBN 978-957-39-0946-0 : CNY71.00
索取号419 / 059
提要文摘一本薄薄的小書,透露一位生於台灣,在台美斷交出走潮中還小得懵懵懂懂移居新加坡再轉到美國受教育,最後台灣安然渡過危機又回到台灣的5年級生蔡清徽,揭開多年來不為人知、美國大學排名第一的康乃爾建築系。《諷建築》作者蔡清徽說明年輕人要有不管如何才華洋溢,讀了建築系就要有「永遠睡不飽」的心理準備。(歸鴻亭攝影)。在這本《諷建築》的書中,蔡清徽以半個外國學生的角度,透露想進入8所常春藤盟校中的康乃爾大學的艱辛經歷。她說,剛從新加坡到美國,語言就是一個大問題,她一開始學的是音樂,取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及樂理演奏文憑,17歲獲得康乃爾大學全額獎學金,那時的外籍學生也只有不到兩成,所有學生大一就淘汰4成,然後每年1至2成,真正能畢業只剩約兩成,她畢業後直升哈佛大學都市設計碩士,返台後兼任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同時於建築不動產企業界遨遊十餘年。蔡清徽的另一半,哈佛出身的建築人王裕華替她寫序,談到一個歷史悠久的薩諸塞州哈佛諷刺大廈(Harvard Lampoon Building),所散發出「詼諧、幽默、調侃」風格,延伸發現從傳統的建築設計師表達的方式再慢慢跟著思潮演進,直到現代有綠建築的出現,許多建築的經驗累積,瞭解更多這行的「眉角」,所以這本書應文名稱就叫《Lampoon》,聽起來像「臉盆」,常被認為是有針貶嘲諷的意味,就是《諷建築》。她寫這本《諷建築》,自認是想前往美國學建築的入門書,想申請康乃爾建築學院的經驗談都在裡面,傳授申請入學面試小撇步,不過蔡清徽奉勸想去的年輕人要有不管如何才華洋溢,讀了建築系就要有「永遠睡不飽」的心理準備。
电子资源
材料媒体类型尺寸字节数
hitcount
册信息
册序册条码号状态馆藏地索取号当前位置出版日期卷期价格注释借阅情况预约情况流通次数
B007925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图书馆419/059 2015-02 CNY71.00   




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我爱图书馆”公众号,可获得超期、借书还书等微信消息通知